1月31日,农历腊月十五,寒风凛冽,滴水成冰。走进海州区韩家店镇民主村村民朱本木家的蔬菜大棚,扑鼻而来的,是芹菜特有的清香。
大棚里,6位农民正在收割芹菜。芹菜足足有半米高,油绿油绿的。朱本木说:“今天,大伙来我家大棚帮助收割芹菜;明天,我们到另一个村民家去帮忙。大家在一起干活儿,效率高,热情高,谈笑之间就把活儿干完了。这就是合作社的好处。”
民主村村委会主任、市德润果蔬种植合作社理事长丁洪磊是一个26岁的复员军人,共产党员。他说,去年12月19日,民主村成立了这家合作社。现在,入社村民90户,共有大棚290栋。“民主村共有农业户500多户,我们打算将他们都纳入合作社,到那时,德润合作社就是全市最大的果蔬种植合作社。大家抱团取暖,合作共赢。”丁洪磊说。
2017年,辽宁省发展集体经济试点村培训班在沈阳农业大学举办,我市每个区选派一名村干部参加培训,丁洪磊名列其中。一个星期的学习,让丁洪磊眼界大开。他说:“沈阳农业大学的专家为我们授课,让我懂得了合作社在集体经济发展、振兴乡村、富裕农民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课间,丁洪磊积极主动地与专家沟通,建立感情。专家答应,只要有需要,一定会全力以赴地帮忙。
培训结束后,丁洪磊与村党委书记刘玉岭等村“两委”班子成员马上研究商讨,大家决定,成立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为农民提供服务。
说干就干。丁洪磊等人走家串户,向农民说明成立合作社的意义和作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很快,90户村民积极加入。合作社成立后,辽宁省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科技服务团4人来到民主村进行帮扶,了解农业情况并提出建议。在专家的建议下,合作社决定先种植柿子,再种植芹菜。芹菜成长期为三个半月。一个大棚长50米、宽7米,可以产芹菜6000多斤。芹菜收获后,正赶上过年,再种植各种小菜儿。“香菜、小萝卜、小白菜、油菜等都是过年大家饭桌上喜欢的菜品,我们还能赚一笔。”朱本木说。
丁洪磊说,合作社的建立,解决了很多问题。集体购买生产资料,价格合算,比原来村民各自为战省钱。如果有风险,大家齐心合力,能使损失降到最低。忙的时候,合作社采取“打会儿”的方式,即:大家统一到一家大棚帮忙,然后再到另一家,生产效率明显提高。村里有一个占地50亩的方塘,深4米,里面存满了水。浇灌大棚时,由合作社统一安排。
丁洪磊说,下一步,要在发展新品种上下功夫,还要扩大种植规模,争取使大棚数量达到600栋左右。还要依靠科技提高产品质量。“过几天,我们邀请辽宁省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科技服务团的专家来村里测土质,然后“因‘土’制宜”,在不同的土质上种植不同的蔬菜水果,争取利益最大化。”
走出大棚,淡雅而持久的芹菜清香依然……
东北新闻网
微信订阅号
东北新闻网
手机版
东北新闻网
法人微博
新闻客户端
Android版
新闻客户端
iPhone版